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校档案红色资源开发利用:逻辑、目标、原则

    张婉莹;

    通过分析高校档案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和“三全育人”战略的理论逻辑关系,探讨“三全育人”理念影响下高校档案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目标、原则与实践方向,并结合社会学、教育学、美学相关原理,探索高校档案红色资源策略应用于新时期教育改革的理论框架,最终为红色育人资源的共享和高效赋能提供支撑。

    2025年03期 v.24;No.94 1-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

    朱虹;孙晓丹;史彦;

    课程思政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本文坚持知识技能与思想政治同向同行原则,对“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思政展开实践探索。首先明确知识、技能、素养和增值四维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其次通过思政化“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内容和科技赋能的教学实施,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最后设计了时间维度延伸的教学评价检验育人成效和建设成果。该课程思政建设不仅达到了知识技能教学目标,提高了专业技能培养水平,增强了思想政治育人成效。

    2025年03期 v.24;No.94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科学与技术研究

  • 工业机器人定位误差补偿与预测方法研究

    占加林;朱华炳;

    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一般工业制造、航空航天和人工智能等行业,能否高精度运行是检验其性能的核心指标。按照《工业机器人性能规范及其试验方法》标准的要求,通过构建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与绝对定位精度的数值方程模型,将运动学模型与微分误差补偿机制集成到定位精度检测系统中,搭建工业机器人精度测试平台,并设计Python框架下的工业机器人定位精度检测系统和Matlab仿真的机器人D-H参数验证模型,通过误差拟合函数实现了不同载荷与速度工况下定位误差的动态预测与补偿。经过实验验证,补偿后的工业机器人绝对定位精度达到0.25 mm,较设计精度提升35%以上,能够满足高端制造场景对精密作业的要求。

    2025年03期 v.24;No.94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变压器内部短路模型的构建及电磁特性研究

    李彦;王凯;占加林;

    研究基于有限元法建立并优化单相四绕组变压器模型,提取绕组电阻、自互感及非线性励磁电感参数,通过多组饱和实验表征铁芯渐近饱和特性,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中实现了等效电路模型的构建。研究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准确模拟开路及短路工况,清晰揭示匝间短路时主磁通变化和短路电流激增特性,能有效反映铁芯饱和效应与端口特性差异,对精确分析变压器短路故障和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025年03期 v.24;No.94 19-2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唐山沟83103工作面煤自燃发火标志性气体优选

    刘秀丽;高世强;

    为解决唐山沟煤矿采空区煤自燃的精准预报问题,本研究以唐山沟煤矿8310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程序升温实验分析了上、中、下部煤样在升温氧化过程中O_2、CO、CO_2、C_2H_4、C_2H_6、C_3H_8等气体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常温氧化实验研究了在25℃常温环境下,煤样在不同氧化时间内的吸氧特性及O_2、CO、CO_2等气体的释放规律。基于上述实验结果,对83103工作面煤自燃的标志性气体进行了优选,最终确定CO和C_2H_4为主要标志性气体,C_3H_8为辅助标志性气体。该研究为唐山沟煤矿煤自燃的早期预报提供了依据,有助于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及矿工人身安全。

    2025年03期 v.24;No.94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0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水滑石改性条件的分析研究

    张进成;

    研究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镁铝水滑石进行有机改性,将得到的LDHs-SDBS进行XRD表征,并研究水滑石加入到聚氯乙烯(PVC)后,对其热稳定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水滑石能够改善PVC样片的初期着色性,提升其长期热稳定性,PVC样片静态热老化时间可以达到270 min,热稳定性能提升近20%。本次研究成果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水滑石的改性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2025年03期 v.24;No.94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济与管理研究

  • 金融开放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来自外资持股比例改革的准自然实验证据

    操海国;郭皓;

    金融开放政策的推进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具有深远影响。以银行业外资持股比例限制调整为切入点,基于2012—2024年中国38家上市银行面板数据,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金融开放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开放显著提高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该结论通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政策冲击通过提升银行盈利能力渠道,显著放大了风险承担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开放政策对于非股份制以及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提升效果更大。

    2025年03期 v.24;No.94 36-4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动态演进及驱动因素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邬玉隽;董洪光;王影影;

    以2014—2022年安徽省16市为研究对象,基于Super-SBM模型,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和Tobit模型探究安徽省及皖中、皖南、皖北地区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动态演进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研究期内,安徽省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未达有效且呈现略微下降的趋势,地区间效率水平呈现皖中>皖南>皖北的分布格局;(2)安徽省城市间工业绿色创新水平两极分化现象逐渐改善,低水平城市数量显著减少。皖北区域内城市效率水平差异加大,皖中和皖南区域内各城市效率水平分布总体趋于集中;(3)安徽省整体和三大地区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因素各有不同。建议应加强政府支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推动区域间差异化发展,提升安徽省工业绿色创新效率。

    2025年03期 v.24;No.94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化与文学研究

  • 汉武帝所登“灊之天柱山”之小考

    江蓉蓉;林琳;史冬防;

    通过系统梳理史书方志、文字变迁、秦汉驰道及艺文记载,研究对武帝巡狩路线进行地理重勘。汉晋史书中“灊之天柱山”实为霍山古称。“灊之天柱山”在安庆潜山市之说系隋朝以后“南岳”地理认知变迁所致,“灊”“潛”文字之混又加大了公众对“灊之天柱山”的认知难度。通过对汉代盛唐地望和秦汉驰道系统的考察,基本上还原了汉武帝元封五年的巡狩路线。艺文记载、淠水位置及霍山境内旧迹遗存则再次证明,“灊之天柱山”在今六安市霍山县南岳山。此考辨不仅有助于纠正长期存在的地理误读,而且为西汉的仪式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5年03期 v.24;No.94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改土归流背景下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科举制的实践与探索

    孙碧波;曹姗姗;

    改土归流是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重要治理政策,其核心是通过废除世袭土司制度,改设流官治理,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在这一背景下,科举制度作为中央集权的重要工具进入西南民族地区,并为适应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现状作出一系列调整,实现了科举制度与土司制度的融合。在推动儒家文化传播的同时增强了土司地区的民族认同,维护了西南边疆地区社会稳定,为边疆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5年03期 v.24;No.94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8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意境美学视域下非遗文化公益广告片创作策略

    张侃;杨阳;

    非遗文化公益广告的传播,彰显了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价值,为其传承和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本研究主要基于意境美学的文化内涵,从立象尽意、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三大层面出发,对应聚焦非遗文化公益广告片的传播对象、叙事逻辑和时空建构进行分析,进而探索意境美学视域下非遗文化公益广告片的创新策略,并从符号转译、时空叙事、感官通感等维度,提出实现非遗文化公益广告内容有效传播的路径,以达到激活文化记忆、实现文化共情、筑牢文化自信的传播效果。

    2025年03期 v.24;No.94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高职研究

  •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

    汪燚;蒋培;陈香;

    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半结构化深度访谈获取一手数据,并系统收集CNKI核心期刊文献等多来源资料,借助Nvivo11软件辅助开展三级编码,构建高职院校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的影响因素模型。结果表明:高职学生数字素养培育受到主体层、客体层、共同体/分工层、工具层、规则层五个维度因素的影响,进而提出提升高职学生数字素养的实践路径,即构建系统工程,完善高职学生数字素养三维培育机制;夯实基础工程,提升学生内在驱动力和主观意识;实施协同工程,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共育格局;完善赋能工程,“硬”“软”结合营造优质数字化氛围;强化创新工程,数智驱动职业教育评价体系改革。

    2025年03期 v.24;No.94 71-7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智慧课堂环境感知对高职学生英语交际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职教数字化背景

    张佳瑶;龙志勇;许太梅;

    聚焦职教数字化背景下智慧课堂环境感知对高职学生英语交际意愿的影响机制,通过问卷调查采集数据,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智慧课堂环境感知与英语交际意愿呈显著正相关,且高感知组学生的英语交际意愿显著高于低感知组。基于此,从教学实践革新、资源体系优化与管理保障强化三个维度提出智慧课堂实践路径,为理解智慧课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提供实证依据,对推动高职英语教学向职业化、智能化转型具有学术与实践价值。

    2025年03期 v.24;No.94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与教学研究

  •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近七年辅导员研究可视化分析

    周淼飞;和振勇;

    研究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全面分析了2017年以来以高校辅导员为主题的研究现状及变化趋势,涵盖2017年1月至2024年4月期间知网关于高校辅导员的发文量、关键词、作者及研究机构等内容,形成相关知识图谱。结果显示,现研究以辅导员职业化主题为主且已形成了较为明晰的脉络,能系统反映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进程,为后续研究与实践提供重要参考。然而,辅导员研究自2019年起呈现发文量与高质量成果双降的趋势,同时研究力量较为分散,跨机构、跨学科合作匮乏,尚未形成协同创新的规模效应,制约了辅导员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2025年03期 v.24;No.94 8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3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意义、问题与对策

    张娴;

    以省级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组织管理为研究视角,运用定性研究法从六个维度深入解读以教育家精神引领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的价值内涵及实践意义,剖析安徽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组织实施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培训的发展观、质量观、导向观和服务观,并从优化培训项目体系、健全培训质量体系、构建培训成果运用体系、完善培训跟踪服务体系等方面给出具体对策。

    2025年03期 v.24;No.94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